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医药卫生总论 > 实用医学杂志
编号:10292012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54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作者:吴卫红

    单位:523633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医院儿科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000854 我院1994~1999年共收治晚发性Vit K缺乏致颅内出血54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4例中男婴37例,女婴17例,发病年龄15~150 d,家庭中无出血患者,单纯母乳喂养52例,占96.3%,混合喂养2例。无外伤史,20例使用过抗生素,发病前均未用过Vit K。

    1.2 临床表现 抽搐39例,拒奶28例,呕吐21例,嗜睡26例,烦躁15例,昏迷16例,面瘫10例,前囱饱满45例,瞳孔不等大13例,面色苍白29例,合并消化道出血5例,注射部位出血不止18例,肺出血1例。全部病例均有贫血,Hb<60 g/L 36例,做凝血酶原时间检查25例均延长。硬脑膜下腔穿刺3例,均为血性液体。腰穿15例,均呈血性脑脊液。头颅CT检查28例,均异常,阳性率100%。出血部位:蛛网膜下腔17例,额顶叶6例,硬膜下2例,额叶顶枕叶及小脑各1例。

    1.3 治疗与转归 入院后均给予维生素K 100 mg静注,每天1次,输新鲜血,止痉,降低颅内压用速尿、甘露醇及激素等。治愈36例,好转5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6例。

    2 讨论

    2.1 病因 凝血因子Ⅱ、Ⅶ、Ⅳ、Ⅴ统称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这些因子以维生素K做辅酶于肝脏合成。当体内维生素K缺乏时,血中上述因子减少或消失,引起内源性凝血系统与外源性凝血系统障碍,临床出现出血不止的现象。至于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的原因,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组资料显示,96.3%病例为母乳喂养。由于母乳中含IgA,母乳喂养的婴儿肠内细菌少,维生素K的合成亦少,在单纯母乳喂养方式下,如肝功能不足,抗感染用药致肠道菌群紊乱,易出现维生素K摄入不足及合成不足,并发出血倾向。故本病多见于人乳喂养尚未达添加辅食年龄的患儿。

    2.2 早期诊断是降低致残率的重要环节 在新生儿期后及婴儿初期,突然出现无明显原因可解释的急性颅内压增高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或其它部分出血倾向者,要想到本症,并及时做头颅CT检查确诊。本组有2例病例,在门诊按上感治疗2~3 d,直到出现抽搐后才发现为本症送入院,延误治疗时机,患儿虽存活,但均致残,故门诊儿科医生仍须高度警惕此症。

    2.3 预防 因本症颅内出血发生率高,预后严重,故预防其发生甚为重要。目前对早产儿,低体重儿或难产儿应用维生素K已成常规,但对足月正常新生儿有放弃倾向,应予重新考虑。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给全部新生儿注射维生素K1 0.5~1 mg,是预防本症的有效方法。鉴于小婴儿维生素K缺乏与母乳喂养关系密切,故在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创建爱婴医院的同时,应与预防性给予维生素K相提并论。

    (收稿日期:2000-04-06), http://www.100md.com